夏日的阳光炙烤着操场,我站在单杠前,指尖触碰到冰冷的金属,心跳如鼓。这是初三第一次体育摸底测试,当老师报出“引体向上0次”时,周围响起细碎的笑声——那个总爱逃体育课的“书呆子”,居然连一个都做不到?

一、最初的挣扎:我与单杠的“仇怨”
其实我和引体向上早有过节。初一刚接触时,我像个吊在树上的猴子,双腿乱蹬却纹丝不动。体育老师皱着眉说:“腰腹没力气,手臂像面条。”从那以后,我成了操场的“隐形人”:跑步偷懒、跳绳装病,直到初三体育纳入中考,才惊觉逃避终需面对。
那天回家,我盯着墙上的奖状(全是学科竞赛的),突然攥紧了拳头:难道我要输给这根冷冰冰的单杠?
二、破局:从“零次”到“第一次”
我开始疯狂搜索训练方法:知乎上的“引体向上速成帖”、抖音里的“发力技巧视频”,甚至翻出了爸爸年轻时练健美的旧笔记。每天放学,我先冲向器材室,抱着弹力带练“辅助引体”——绳子勒进掌心,肌肉发酸,可当我终于把自己拉离地面哪怕一厘米时,眼泪差点掉下来。
“别只用手臂!”教练的声音突然响起。他掰开我的手掌,让我感受“背阔肌收缩”的感觉:“想象你在拔河,不是举重。”原来我一直用错了力!此后,我每天加练10分钟核心:平板支撑、仰卧起坐,甚至蹲马桶时都要绷紧腹部。

三、瓶颈:雨天的倔强与温暖的援手
进步来得快,停滞也猝不及防。连续一周,我卡在5次就再也上不去。那天暴雨倾盆,我却执意要去操场。雨水砸在脸上,我咬着牙试了第6次——还是失败。坐在湿漉漉的台阶上,我望着灰蒙蒙的天,突然听见脚步声。
是同班的林晓,她递来毛巾和热可可:“我以前也怕这个,后来发现……”她指着自己的虎口茧,“你看,这都是练出来的。”原来她也在偷偷练,只是怕被笑话。那一刻,我突然懂了: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
四、中考那天:单杠上的星光
中考体育那天,阳光正好。我深吸一口气,走到单杠前。当身体离开地面的瞬间,仿佛整个世界都静了。1次、2次……直到第8次,我听到裁判喊“满分”。转身时,看见班主任举着手机拍照,同学们挥舞着加油棒,而林晓冲我竖起大拇指——原来那些深夜的训练、雨天的坚持,都变成了此刻的光。
如今回想,引体向上于我而言,早已不是一项体育考核。它是青春里最硬核的勋章:教会我如何与懦弱较劲,如何在困境中找方法,更让我懂得,所谓“逆袭”,不过是无数个“再试一次”的叠加。
下次路过操场,我或许还会摸一摸那根单杠——它承载过我的汗与泪,也见证过少年最滚烫的成长。而这,就是青春最动人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