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经济与体验经济交织的时代浪潮中,“诗与远方”的融合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。作为统筹广播电视、文化旅游、体育产业的职能部门,广电旅游体育局以“跨界融合、科技赋能、全民共享”为核心理念,用光影为笔、赛事为墨、服务为纸,绘就了一幅充满活力的文旅体发展新画卷。

一、广电赋能:让旅游资源“破圈出圈”
在信息爆炸的年代,优质内容是文旅传播的核心竞争力。广电旅游体育局深谙此道,将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与新媒体的互动性相结合,打造“立体化传播矩阵”。例如,针对本地特色非遗项目《XX竹编》,策划“指尖上的传承”系列短视频,通过 TikTok(海外版抖音)向全球推送,单条视频播放量超千万,带动海外研学团预约量激增30%;在“五一”“国庆”等黄金假期,联合主流媒体推出“云游XX”直播节目,邀请网红达人实地探店,实时互动解答网友提问,单场直播观看人数突破200万,直接拉动景区门票销售额环比增长45%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该局创新推出“广电+旅游”IP孵化计划,将地方传说、民俗故事转化为动画短片、广播剧等形式。比如根据民间故事《XX龙灯》改编的3D动画,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后,不仅让青少年群体对本土文化产生兴趣,还催生了主题乐园、文创产品等衍生业态,实现了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
二、体育赛事:激活文旅消费“强磁场”
体育是城市的活力符号,更是文旅融合的“催化剂”。广电旅游体育局以“赛事+”思维,将体育赛事打造成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和拉动消费的引擎。近年来,成功举办了“国际山地自行车挑战赛”“城市马拉松”“水上运动嘉年华”等品牌赛事,每场赛事都串联起沿途的文化景点、特色街区。例如,在2023年“XX马拉松”期间,特意设计“跑过千年古城墙”路线,参赛者在奔跑中感受历史底蕴,赛后还可参与“古城夜市美食节”,实现“运动+观光+消费”的一站式体验。据统计,该赛事带动的餐饮、住宿、纪念品销售等综合收入达1.2亿元,同比增长28%。
除了大型赛事,该局还聚焦“全民体育”,推出“社区运动角”“乡村健身广场”等项目,将体育设施与旅游景观有机结合。如在湖畔公园建设“荧光跑道”,夜晚灯光璀璨,成为市民夜跑和游客拍照的热门打卡点;在乡村旅游区设置“农趣运动会”,包含插秧比赛、挑担竞速等活动,让游客在娱乐中体验农耕文化,有效延长了旅游产业链。
三、跨界融合:构建沉浸式体验“新场景”
面对游客对“深度体验”的需求升级,广电旅游体育局打破行业壁垒,推动“广电+旅游+体育”的跨界融合,打造沉浸式文旅体空间。例如,联合科技公司开发“XR(扩展现实)文旅体验馆”,游客可通过VR设备“穿越”到古代战场,参与模拟骑马射箭;或在“体育+电竞”主题场馆,既能观看电子竞技比赛,又能体验攀岩、射箭等实体运动,满足不同年龄层的需求。
此外,该局还探索“赛事+直播”新模式,在重大体育赛事中融入广电技术,实现多视角直播、实时数据可视化呈现。比如在“全国武术锦标赛”中,通过5G信号传输高清画面,观众可自主选择“选手特写”“全景赛场”等视角,甚至能通过AR技术“走进”赛场,与选手合影留念,极大提升了观赛趣味性和互动性。这种“线上引流、线下体验”的模式,让体育赛事从“一时热”变成“持续火”,也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数字化新动能。
四、未来展望:擘画全域文旅体“生态圈”
站在新的起点上,广电旅游体育局正朝着“全域联动、全季运营、全民参与”的目标迈进。下一步,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:一是“智慧文旅大脑”建设,整合广电、旅游、体育数据资源,实现客流监测、智能导览、应急指挥等功能一体化;二是“体育旅游精品线路”开发,结合自然景观与运动项目,打造徒步、骑行、滑雪等主题路线,推动“体育+旅游”向纵深发展;三是“人才培养计划”,开设“文旅体复合型技能培训班”,培养既懂媒体传播、又通旅游管理、还会体育策划的跨界人才,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。
从“单一职能”到“融合发展”,从“传统模式”到“创新实践”,广电旅游体育局用行动证明:当广电的光影、旅游的诗意、体育的激情相遇,不仅能擦亮城市名片,更能点燃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未来,这股“文旅体融合”的力量,将继续书写更多精彩篇章,让每一座城市都能成为人们心中“来了就不想走”的向往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