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oty中欧体育,临潼体育场:古韵新声里的活力场域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9-23

清晨五点的临潼体育场,薄雾还未散尽,塑胶跑道上已传来规律的脚步声。老周握着保温杯站在看台边缘,目光追随着那个熟悉的身影——退休教师王阿姨正沿着内圈慢跑,发梢沾着露水,运动服上的校徽还泛着旧时的光泽。三十年前,她在这里教学生做广播体操;如今,她成了晨练队伍里的“常驻嘉宾”。

zoty中欧体育,临潼体育场:古韵新声里的活力场域

zoty中欧体育,临潼体育场:古韵新声里的活力场域

这座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体育场,曾是临潼人心中的“城市客厅”。红砖砌成的看台虽已斑驳,却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。记得1998年市运会期间,十六岁的李强在这里打破了男子百米纪录,领奖台上他举着奖杯哭得像个孩子,台下观众齐声欢呼,声音震得看台微微颤动。如今,李强成了区体育局的教练,每天傍晚都会带着一群孩子来训练,“这跑道,踩上去就有股子劲儿。”他抹了把额头的汗,指向远处,“你看那棵老槐树,我小时候爬过,现在孩子们还在爬。”

夏日的黄昏,体育场迎来最热闹的时刻。广场舞大妈们抱着音响占据中心区域,扇子翻飞间带着秦腔的韵味;足球少年们赤着膀子在草坪上追逐,球鞋摩擦草皮的声音与不远处的骊山鸟鸣交织成曲。偶尔有游客路过,总会停下脚步拍照:“没想到千年古城里还有这么活力的地方!”一位来自西安的大学生笑着说,她的手机相册里存着十几张临潼体育场的照片,每张都能看到不同的故事。

去年秋天,体育场举办了首届“丝路杯”青少年田径赛。来自周边县区的选手们挤满跑道,发令枪响时,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十二岁的留守儿童小宇第一次站上领奖台,手里捧着的奖状被汗水洇湿了一角,他望着台下鼓掌的外婆,突然明白为什么每周都要来这里训练——“因为这里有光啊。”后来他在作文里写道。

夜幕降临后,体育场的灯光次第亮起,像一颗颗星星落在地面。有人打羽毛球,有人练太极,还有人只是静静地坐在台阶上,看月亮慢慢爬上骊山的轮廓。老周关掉看台的灯,准备回家,路过跑道时,他忽然听见熟悉的口哨声——是王阿姨在喊他:“老周,明天要不要一起跑?”他笑着点头,风里飘来晚桂的香气,混着运动场的橡胶味,这是属于临潼的独特气息。

临潼体育场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,它是历史的注脚,也是生活的舞台。当古老的骊山沉默地见证着这一切,当新一代人在这里奔跑、跳跃、欢笑,这座体育场便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。或许很多年后,它会以新的面貌存在,但那些关于汗水、梦想与温情的记忆,永远会在这片土地上生长,如同春天里萌发的青草,生生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