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色如墨汁般缓缓浸染天空时,江门体育场的轮廓在晚风中愈发清晰。那座标志性的弧形屋顶像一只巨大的银翼,轻轻托住最后一缕霞光,仿佛正准备振翅飞向云端。对许多江门人来说,这里不只是钢筋水泥堆砌的运动场馆,更是刻在骨血里的城市记忆——每当灯光次第亮起,整座城的心跳便在此同步共振。

站在入口处,最先撞入眼帘的是那面由无数块玻璃拼接而成的幕墙。阳光透过时,会折射出细碎的金芒,像撒了一把会发光的星子;而到了夜晚,内部灯光透出,整面墙又化作流动的光河,与远处西江的波光遥相呼应。设计师说,这种通透感是为了呼应江门“侨乡”的身份——海外游子归来时,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这扇“光的门户”,让他们瞬间找回故乡的温度。
走进场内,塑胶跑道泛着温润的光泽,像是被岁月摩挲得发亮的琥珀。退休教师陈伯每天清晨都会来这里慢跑,他说:“我在这跑了二十年,看着它从土路变成塑胶跑道,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。”而十六岁的阿杰则更爱这里的足球场,“每次进球时,整个球场都在震动,那种感觉比考满分还爽!”去年省运会期间,他作为志愿者在这里帮忙,亲眼见证了运动员们突破极限的瞬间,从此更坚定了成为职业球员的梦想。
除了体育赛事,体育场还是城市文化的“大舞台”。去年周杰伦演唱会现场,五万歌迷跟着旋律摇摆,荧光棒组成一片璀璨海洋;今年春节庙会,非遗传承人在此展示鹤山剪纸、新会葵艺,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出火花。最让人动容的是去年疫情期间,体育场临时改造成核酸检测点,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在这里坚守数十个日夜,灯光下他们的身影成了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坐标。
夜深后,体育场渐渐安静下来,只有风穿过廊柱发出轻微的嗡鸣。但我知道,明天清晨,会有更多脚步声重新唤醒这片土地——老人继续他们的晨练,学生奔赴训练场,上班族或许会在下班后来这里打一场篮球。它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,包容着所有平凡与热烈的生命,将汗水、欢笑、泪水都酿成城市的底色。

当最后一盏灯熄灭,江门体育场并未真正入睡。它在黑暗中积蓄力量,等待下一次灯光亮起时,再次成为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。因为在这里,每一个奔跑的身影,每一声呐喊,每一次相聚,都是生命最鲜活的注脚——而这,正是体育精神最动人的模样。